以对称性小关节痛为主
- A: 痛风关节炎
- B: 类风湿关节炎
- C: 反应性关节炎
- D: 结核性关节炎
- E: 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以对称性小关节痛为主
- 男性,17岁,出现皮肤紫癜3天,1周前曾患感冒,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50×109/L,BT正常。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 男性,17岁,出现皮肤紫癜3天,1周前曾患感冒,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50×109/L,BT正常。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关于该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男性,17岁,出现皮肤紫癜3天,1周前曾患感冒,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50×109/L,BT正常。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关于该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该病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男性,17岁,出现皮肤紫癜3天,1周前曾患感冒,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50×109/L,BT正常。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关于该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该病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该病人的实验室检查,不可能出现的是
- 胡某,男,45岁。对称性小关节肿痛伴晨僵3年,近3个月来症状加重,晨僵时间明显延长,并出现干咳,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身体评估: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肿胀,压痛(+),双手握力下降,双肘部发现无痛性皮下结节,两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该病人可能的疾病诊断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以下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患者女,29岁。因“反复面部红斑、关节痛2年,加重1个月”入院,伴发热、脱发和口腔溃疡。入院查体:T39.8℃,面部对称蝶形红斑,患者不能准确回答提问,伴定向障碍,颈部轻度抵抗。未明确诊断,需要进行该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ANA1:640,抗Sm抗体阳性,ds-DNA阳性,血常规白细胞3.2×109/L,血小板90×109/L。该患者的诊断为对该疾病特异性较高,且可以观察病情活动的免疫学指标是
- X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以对数值l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以D表示。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和反转部组成。足部密度的上升与曝光量不成正比,曝光量增加逐渐很多,密度只有较小的增加。直线部密度与曝光量的增加成正比,密度差保持一定,此时曲线沿一定的斜率直线上升。肩部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正比。反转部随曝光量的增加密度反而下降,影像密度呈现逆转。特性曲线可提供感光材料的本底灰雾(Dmin)、感亮度(S)、对比度(γ)、最大密度(Dmax)、宽容度(L)等参数,以表示感光材料的感旋光性能。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X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以对数值l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以D表示。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和反转部组成。足部密度的上升与曝光量不成正比,曝光量增加逐渐很多,密度只有较小的增加。直线部密度与曝光量的增加成正比,密度差保持一定,此时曲线沿一定的斜率直线上升。肩部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正比。反转部随曝光量的增加密度反而下降,影像密度呈现逆转。特性曲线可提供感光材料的本底灰雾(Dmin)、感亮度(S)、对比度(γ)、最大密度(Dmax)、宽容度(L)等参数,以表示感光材料的感旋光性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