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关于抗休克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严格控制滴数,严防外渗
B: 开始5~10分钟测血压一次
C: 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
D: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时更换注射部位,患处用0.3%丁卡因封闭
E: 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男性,35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低容量性休克状态,脉搏120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70/40mmHg。既往营养状况良好。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脾破裂、腹腔积血。经过积极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挫伤,行胰周、腹腔引流术。关于患者营养途径的建立,描述正确的是关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描述正确的是
男性,35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低容量性休克状态,脉搏120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70/40mmHg。既往营养状况良好。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脾破裂、腹腔积血。经过积极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挫伤,行胰周、腹腔引流术。关于患者营养途径的建立,描述正确的是
男性,35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处于低容量性休克状态,脉搏120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70/40mmHg。既往营养状况良好。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骨折,骨盆骨折,严重颅脑损伤。CT检查:闭合性脑挫伤、脾破裂、腹腔积血。经过积极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挫伤,行胰周、腹腔引流术。关于患者营养途径的建立,描述正确的是关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描述正确的是1周后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有利的措施包括
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抗休克治疗关键( )
与过敏性休克有关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的抗生素是:
关于糖皮质激素抗休克作用错误的是()
患者,男,50岁,静脉滴注上市5年内的某国产药品,7分钟后全身瘙痒,难以忍受,立即停药,患者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40/25mmHg,神志模糊,给予抗休克治疗,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呼吸顺畅,痒感消失,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内。查询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项下注明该药品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上述信息中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为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关于上述信息中的医疗机构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抗休克过程中微循环好转的标志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