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较高再入院率或出院后对居家护理仍有较高需求的患者( )
- A: 独居老人
- B: 糖尿病患者
- C: 脑卒中患者
- D: 术后患者
- E: 以上都是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52岁。原有劳累性心绞痛,近2周来每于清晨5时发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入院。住院期间发作时心率50次/min,早搏4~5次/min,血压12.5/8kPa(95/60mmHg),心电图亦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加用硝苯地平后未再有发作。应用硝苯地平的机制是
- 男性,52岁,原有劳累型心绞痛,近2周来每于清晨5时发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入院,住院期间发作时心率50次/分,早搏4~5次/分,血压95/60mmHg,心电图Ⅱ、Ⅲ、aVF ST段抬高,加用硝苯地平后未再发作,应用硝苯地平机制是
- 男性,52岁,原有劳累型心绞痛,近2周来每天清晨5时发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入院,住院期间发作时心率50次/分,早搏4~5次/分,血压95/60mmHg,心电图Ⅱ,Ⅲ,aVF ST段抬高,加用硝苯地平后 未再发作,应用硝苯地平机制是__
- 患儿10个月,因发热伴呕吐2天,惊厥2次收住入院。查体:面色略发灰,精神较软,前囟饱满,颈有抵抗。腰穿脑脊液外观微混,WBC3000×106/L,中性粒细胞85%,蛋白(+++),糖1.67mmol/L,经头孢曲松治疗5天体温退至正常,未再惊厥,呕吐消失,10天后复查脑脊液提示好转,未完全正常,但又恢复高热,前囟隆起,再次呕吐,未再发生惊厥,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 患者男性,64岁。有长期酗酒史,因肝硬化多次住院。此次因消瘦明显,肝区隐痛2周伴腹水和黄疸再次入院。查体:T 36.1℃,脉搏9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40/80mmHg。患者于1天前因进食较多的高蛋白饮食而发生病情变化。考虑为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前驱期主要表现为
- 患者男性,64岁。有长期酗酒史,因肝硬化多次住院。此次因消瘦明显,肝区隐痛2周伴腹水和黄疸再次入院。查体:T 36.1℃,脉搏9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40/80mmHg。根据其病史,他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有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不宜静脉输入的液体是患者于1天前因进食较多的高蛋白饮食而发生病情变化。考虑为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前驱期主要表现为
- 女性,52岁,入院前15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自服氧氟沙星后体温下降。1周前因快步及饱餐后感觉不适,未作处理。1天前突感心悸不适、头晕乏力,不伴黑矇、晕厥。门诊EKG: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牛磺酸、辅酶Q等处理后,病情无好转。自感胸闷、心悸较前加重。再次EKG: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遂收治入院。查:肠道病毒RNA(+);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
- 女性,52岁,入院前15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自服氧氟沙星后体温下降。1周前因快步及饱餐后感觉不适,未作处理。1天前突感心悸不适、头晕乏力,不伴黑矇、晕厥。门诊EKG: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牛磺酸、辅酶Q等处理后,病情无好转。自感胸闷、心悸较前加重。再次EKG: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遂收治入院。查:肠道病毒RNA(+);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对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 男性,4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23年,间断心悸气短14天”入院。患者23年前体检发现血压140/90mmHg,平素仅在劳累、紧张时有轻度头晕、头胀,无其余不适。无烟酒嗜好,平素工作较紧张,父亲患高血压、糖尿病。对此患者的治疗考虑(提示:患者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均未发现异常,动态血压监测和肾上腺B型超声未做)下列关于患者目前诊断和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提示:患者无明显不适,未再就诊,亦未监测血压。8年前因劳累后头晕就诊,血压达180/105mmHg,开始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次,2次/天),血压维持在(140〜170)/(80~100)mmHg。2年前因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术后规律服用氨氯地平5mg/天,美托洛尔25mg,2次/天,阿司匹林100mg/天。近半个月比较劳累,上三层楼觉心悸、气短,休息约10分钟逐渐缓解,不伴胸痛。入院查体:BP15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此次入院还需要给患者进行的实验室检查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