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时,不会出现的检查结果是
A: 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减低
B: 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减退
C: PF
3
有效性减退
D: 血块收缩正常
E: 血栓烷A
2
合成异常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遇到ADR时,需要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患者,男,45岁。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入院时9月8日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PLT)88×10
9
/L。9月9日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一周后肺炎治愈,9月11日查血小板(PLT)90×10
9
/L,9月20日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PLT)92×10
9
/L。患者既往血常规情况不详。该患者血小板减少与氧氟沙星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是
中年男性患者,近两周来出现头晕乏力,鼻腔出血等症状,查体: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6×109/L,原始细胞0.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109/L。,获得完全缓解后的治疗策略是
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3P试验阳性。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获得完全缓解后的治疗策略是
患者,男性,26岁。出现高热1周,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肌内注射后局部渗血不止,血压120/80mmHg。白细胞3.0×10
9
/L,血红蛋白58g/L,血小板25×10
9
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0%。本病例的诊断是病人出血的首要原因是病人急性期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后,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最早于1961年获批的抗血小板药物是( )
获得性凝血病的分类包括( )
属于获得性血红蛋白血病的是
下列属于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的是
不是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