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皮瘤的特点是
- A: 颈部巨大囊状肿瘤,镜下多个大囊腔,内衬内皮,囊内清亮液体
- B: 海绵状管腔,内为清亮液体
- C: 均匀一致分布的鹿角型血管
- D: 血管呈分叶状聚集,表面溃疡形成,伴感染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60岁,无痛性血尿1周,膀胱镜检查发现距左输尿管口外侧0.5cm处有一2cm×3cm的菜花样肿瘤,呈暗红色,蒂部看不清,肿瘤周黏膜胃黏膜有水肿。活检为:移行上皮细胞癌,Ⅱ级。宜选用哪种治疗方法
-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右踝内侧溃疡伴疼痛2年。查体:右侧内踝可见直径1.5cm大小的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周围可见片状暗红色斑片。自诉发病前曾有外.伤史,给予局部外用消炎药物及清创治疗,效果均不佳,皮损逐渐扩大。对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该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如果该患者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血管扩张,可见褐色圆形孢子,血管周围混合炎细胞浸润,则诊断考虑为
-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右踝内侧溃疡伴疼痛2年。查体:右侧内踝可见直径1.5cm大小的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周围可见片状、暗红色斑片。自诉发病前曾有外伤史,给予局部外用消炎药物及清创治疗,效果均不佳,皮损逐渐扩大。对于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如果患者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血管扩张,可见褐色、圆形孢子,血管周围混合炎细胞浸润,则诊断考虑为
-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右踝内侧溃疡伴疼痛2年。查体:右侧内踝可见直径1.5cm大小的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周围可见片状、暗红色斑片。自诉发病前曾有外伤史,给予局部外用消炎药物及清创治疗,效果均不佳,皮损逐渐扩大。对于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如果患者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血管扩张,可见褐色、圆形孢子,血管周围混合炎细胞浸润,则诊断考虑为患者确诊为着色芽生菌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者确诊为着色芽生菌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
- 患者男,56岁。因右足(足母)趾结节半年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足母)趾外侧出现一米粒大青褐色结节,无自觉症状,且逐渐增至蚕豆大,未曾诊治。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专科检查:右足(足母)趾外侧可见一蚕豆大结节,表面光滑,其上有紫色点状出血,质地中等,边界清楚。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嗜酸性无定形团块物质沉积,部分血管壁周围有嗜酸性无定形物沉积,管腔变小。无定形物刚果红染色阳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患者,男,32岁,左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半年,曾在外院行X线检查,见胫骨上端内侧有一5cm×4cm大小透光区,中间有肥皂泡样阴影,骨端膨大。在第5题外科分级前提下,下列治疗措施合理的是如该患者就诊MR发现病灶穿破胫骨骨皮质进入膝关节腔,核素检查未见转移,外科分级可能属于在第7题外科分级前提下,下列治疗措施合理的是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患者行MR检查发现肿瘤侵犯胫后神经、血管,核素检查未发现转移灶,外科分级可能属于
- 患者男,56岁。因右足()趾结节半年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趾外侧出现一米粒大青褐色结节,无自觉症状,且逐渐增至蚕豆大,未曾诊治。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专科检查:右足()趾外侧可见一蚕豆大结节,表面光滑,其上有紫色点状出血,质地中等,边界清楚。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嗜酸性无定形团块物质沉积,部分血管壁周围有嗜酸性无定形物沉积,管腔变小。无定形物刚果红染色阳性。结合病史特点该病诊断为此病最常发生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脑面血管瘤病的皮疹是
- 外耳道血管瘤可分为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