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下腔静脉瘤栓、肺转移的疾病是
- A: 神经母细胞瘤
- B: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C: 视网膜母细胞瘤
- D: 肾母细胞瘤
- E: 肠套叠
- 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发生羊水栓塞时紧急处理,进行下腔静脉保留插管,其目的是
- 发生羊水栓塞时紧急处理,进行下腔静脉保留插管,其目的是:
- 发生羊水栓塞时紧急处理,进行下腔静脉保留插管,其目的是下列哪一项
- 肺脓肿患者住院治疗3个月,经静脉滴注足量抗生素后,无发热,仍咳痰,咯血,脓腔不缩小。下一步治疗应首先考虑
- 患者女,50岁,门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收治入院实验室检查:WBC1.7×109/L,Hb65g/L,胃活检组织病理示胃溃疡及下端静脉曲张,CT示肝硬化,脾大,少量腹腔积液,门脉支显示欠佳,栓塞不排除,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 已婚女性,30岁,反复发作盆腔炎性疾病,未规范诊治,间断下腹坠痛1个月,加重伴发热2天,查体子宫活动差,宫颈举痛(+),两侧均可触及增厚索条状组织,轻压痛。予静脉抗生素治疗。关于随访,正确的是
- 女性,53岁。呕血、便血6小时,量约2000ml。肝炎后肝硬化病史10年。查体:130次/分BP85/50mmHg。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脾肋下7cm,移动性浊音阳性。考虑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立即给予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处理。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应注意的事项是患者经抗休克、输血、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等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但三腔双囊管压迫放气后,又再次发生出血,量约1000ml。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70μmol/L,白蛋白25g/L。下一步治疗应考虑
- 患儿女性,9岁。因水肿、少尿并血尿收入院。起病无诱因,不伴发热,患儿曾对症治疗,颜面及四肢水肿消退,而腹胀日益加重,出现持续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既往健康。家族无相似患者。体检:营养欠佳,发育中等,精神差,颜面不肿,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心肺无异常。腹部高度膨胀,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未触及,未及异常包块,余无特殊。假设: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对照17秒,患者12秒。纤维蛋白原定量:4g/L。抗核抗体:阴性。静脉肾盂造影示肾影稍大,泌尿系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影。下腔静脉造影(从右股静脉送入F4造影管)显示下腔静脉狭窄,狭窄部位相当于右房入口处以下长约3.5cm,双肾静脉起始部显示,双下腔静脉。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提示:下腔静脉造影术后7天开始,患儿右下肢(造影穿刺侧)增粗。右足背动脉搏动亦有所减弱,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局部无波动感。与此同时,腹水增多,腹胀加剧,入院第36天(造影术后20天)行腹腔穿刺,腹水外观清亮,镜检未见细胞,蛋白定量为1.0g/L,培养阴性。上述体征提示该患者可能出现了哪些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综合抗凝治疗(包括输注蝮蛇抗栓酶、尿激酶、肝素。口服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活血化瘀通络中药等),一周后患儿腹水减少,临床症状随之好转。但经过泼尼松45mg/d,分服共8周,复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阴性。您认为患儿尿蛋白仍(+++)的原因是病情平稳后在局麻下做肾活检。病理报告:免疫荧光,IgG(++),IgA(++),IgM(++),C3(+++),Fib(++),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沉积;光镜示肾小球增大呈分叶状,系膜细胞明显增生,肾小球滤过膜增厚并呈双轨状。根据以上病理报告可诊断为何种肾小球肾炎
-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于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