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表现,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肝门及胰腺腹主动脉周围可有多个淋巴结肿大
- B: 较大转移性肝癌中,可出现多结节相互融合
- C: 多发者有时可呈弥漫浸润型,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细小转移灶
- D: 转移瘤较大时常挤压或推移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使其管腔显示不清
- E: 经常出现血管内癌栓征象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45岁,男,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升高入院。其兄有HBV相关性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显示: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血清学检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HBeAg) (+),HBeAb阴性(-)。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该病人可用的治疗药物为
- 女性,37岁,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20mg/d治疗4年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停药后患者定期复查,近期复查结果:AST187U/L,ALT205U/L,ANA1:160。为明确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有必要完善的检查是下列措施中最有必要的是(提示:如果乙肝表面抗原、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阴性,无特殊用药史,无饮酒史,血脂正常,体重指数正常)可采用的治疗方案是(提示:经过相关检查,目前考虑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为AIH复发)
- 女性,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ayser-Fleischer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是(提示:入院后相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8U/L,碱性磷酸酶65U/L,血清胆红素26μmol/L,白蛋白37g/L,各项嗜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血清铜蓝蛋白6.2mg/dl)
- 女性,37岁,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20mg/d治疗4年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停药后患者定期复查,近期复查结果:AST187U/L,ALT205U/L,ANA1:160。为明确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有必要完善的检查是
- 女性,37岁,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20mg/d治疗4年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停药后患者定期复查,近期复查结果:AST187U/L,ALT205U/L,ANA1:160。为明确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有必要完善的检查是下列措施中最有必要的是(提示:如果乙肝表面抗原、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阴性,无特殊用药史,无饮酒史,血脂正常,体重指数正常)
- 女性,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ayser-Fleischer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是(提示:入院后相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8U/L,碱性磷酸酶65U/L,血清胆红素26μmol/L,白蛋白37g/L,各项嗜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血清铜蓝蛋白6.2mg/dl)该患者可能出现了(提示:入院第5日,尚未开始治疗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出现黄疸,全身皮肤见瘀点、瘀斑及中等量腹腔积液,肝脏明显缩小,并出现睡眠颠倒,间断意识不清,血红蛋白降至56g/L,外周血网织红细胞8%,复查肝功能提示:氨基转移酶下降,总胆红素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17%,Coomb试验阴性)
- 女性,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ayser-Fleischer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是(提示:入院后相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8U/L,碱性磷酸酶65U/L,血清胆红素26μmol/L,白蛋白37g/L,各项嗜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血清铜蓝蛋白6.2mg/dl)该患者可能出现了(提示:入院第5日,尚未开始治疗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出现黄疸,全身皮肤见瘀点、瘀斑及中等量腹腔积液,肝脏明显缩小,并出现睡眠颠倒,间断意识不清,血红蛋白降至56g/L,外周血网织红细胞8%,复查肝功能提示:氨基转移酶下降,总胆红素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17%,Coomb试验阴性)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正确的是(提示:经人工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继之应用青霉胺及常规保肝药物治疗2个月肝功能正常)
- 男性,46岁。肝移植术后第5天,术后皮肤、巩膜黄染消退后又突然再现;病人食欲不振、烦躁、失眠,主诉肝区不适;胆汁分泌量锐减、稀薄、颜色变淡。体检示:皮肤、巩膜黄染,体温39.3℃,血压155/90mmHG,WBCl2.19X109/L,血清总胆红素324.0μmol/L,谷丙转氨酶(ALT)394U/L,谷草转氨酶198U/L。超声引导肝穿刺病理检查提示:汇管区炎细胞浸润、门静脉及中央静脉内皮下炎细胞浸润、胆管炎症及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有关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哪项是正确的:
- 男,26岁,广东顺德人,喜食淡水生鱼,常感疲乏,失眠,间有右上腹隐痛,近日体检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B超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管壁增厚,呈双轨征,回声增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大便检查可见较小的瓜子样虫卵。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应该与此病鉴别的疾病鉴别不包括有关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