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淋巴瘤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需要输血治疗
- B: 没有必要进行Coombs试验
- C: 往往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损害
- D: 血清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发生高黏滞综合征
- E: 容易发生血型抗原减弱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56岁,被诊断出患有小B细胞淋巴瘤。对于小B细胞淋巴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某20岁霍启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PET-CT结果显示病灶的摄取量高于纵膈但低于肝脏, 通过 Deauville量表进行评分为( )
- 患者女性,13岁。腹痛半年,发现盆腔包块半个月,超声示右卵巢区见直径15cm实性肿物。此时最应考虑的病变为镜下见形态单一的、多角形、胞质淡染、核一致的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块状,瘤细胞巢间为薄的含血管的纤维间隔,其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此肿瘤应诊断为此肿瘤免疫组化Vimentin、CD117、PLAP阳性,PLAP定位于此肿瘤对下列哪项治疗敏感
- 患者,男性,46岁。鼻根部皮疹2年。皮疹初为黄豆大小的淡红斑,逐渐扩大增厚。无发热、关节肿痛和脱发。查体:患者鼻背部及左下眼睑见直径为6cm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光滑,无压痛。关于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性最小的疾病是该患者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深层弥漫性片状淋巴样细胞浸润,无细胞异形性,以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为著,胶原间未见黏蛋白沉积。抗核抗体谱正常。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适合于该病治疔的方法是该病的临床特点还包括下列疾病不属于皮肤假性淋巴瘤范畴的是
- 女性,34岁。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在当地诊断为“纤维腺瘤”,近1个月增大迅速。触诊:右乳外上象限肿物,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可,右腋下可及2枚淋巴结,有融合,较大者直径为2cm。钼靶X线片征象:右侧乳腺直径2cm高密度影,可见砂砾样钙化,BI-RADS5级。右乳肿物粗针穿刺示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Ⅲ级8分,ER阴性,PR阴性,HER2(+++)。右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可见癌细胞。该患者分期诊断是对于该患者,不是高危复发风险的因素为该患者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法为
- 男性,38岁,餐后上腹部疼痛3个月,腹痛于餐后明显,逐渐加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5kg。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查体:T38.5℃,P80次/分,R18次/分,BP120/70mmHg。无贫血、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软,上腹部饱满,未及明确包块,局部轻度压痛]为明确诊断,患者应首选的检查是对该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是[提示:胃镜检查见胃体下部隆起性病变,直径3cm,表面糜烂、溃疡形成,活检6#,病理检查为炎症,Hp(+)]此时,对该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是(提示:重复胃镜并再取活检10#,病理诊断为:MALT淋巴瘤,低度恶性)
- 某中年男性因“感冒引起肺炎”于2014年5月6日入院,该患1个月前曾因“肺炎”入院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查体:发热持续2周,体温37.9〜38.2℃,无明显诱因乏力,伴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背部出现Kaposi肉瘤。实验室检查:CD4+/CD8+比值0.5(正常值:1.8〜2.2)。7个月后患者死亡。该患者于2007〜2009年曾被派往非洲工作,期间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史及静脉吸毒史。患者死于何种疾病患者通过何种方式感染该病
- 女性,34岁。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在当地诊断为“纤维腺瘤”,近1个月增大迅速。触诊:右乳外上象限肿物,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可,右腋下可及2枚淋巴结,有融合,较大者直径为2cm。钼靶X线片征象:右侧乳腺直径2cm高密度影,可见砂砾样钙化,BI-RADS5级。右乳肿物粗针穿刺示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Ⅲ级8分,ER阴性,PR阴性,HER2(+++)。右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可见癌细胞。该患者分期诊断是对于该患者,不是高危复发风险的因素为
- 某中年男性因“感冒引起肺炎”于2014年5月6日入院,该患1个月前曾因“肺炎”入院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查体:发热持续2周,体温37.9〜38.2℃,无明显诱因乏力,伴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背部出现Kaposi肉瘤。实验室检查:CD4+/CD8+比值0.5(正常值:1.8〜2.2)。7个月后患者死亡。该患者于2007〜2009年曾被派往非洲工作,期间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史及静脉吸毒史。患者死于何种疾病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