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组织分化的肿瘤是
- A: 颈部淋巴管瘤
- B: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 C: 乳腺髓样癌
- D: 子宫绒毛膜癌
- E: 睾丸精原细胞瘤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眼结膜和角膜上皮组织变性、泪腺分泌减少、皮脂腺及汗腺角化、出现皮肤干燥、毛囊周围角化过度、发生毛囊丘疹与毛发脱落,以上症状最可能是
- 病人,男性,7岁,因面颈部、眼结膜色素斑7年前来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不规则棘层增厚及萎缩,基底层色素不规则增加,真皮上部胶原纤维轻度嗜碱样变性,血管周边有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该病发病的分子基础是
- 患者,男性,7岁,因面颈部、眼结膜色素斑7年前来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不规则棘层增厚及萎缩,基底层色素不规则增加,真皮上部胶原纤维轻度嗜碱样变性,血管周边有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该病发病的分子基础是
- 患者,男性,33岁。左上肢多发性结节伴破溃2年余。近半年来有感觉异常并渐向近端发展。组织病理示:瘤细胞团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异形性明显,但无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CD34(+)、角蛋白(+)。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女性,46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8cm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阳性,HBME-1强阳性,CK阳性,CEA阴性。该患者病理诊断为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此肿瘤高分化时需要鉴别的疾病是
- 女,56岁。间断上腹胀10年,加重1周。无腹泻、便秘、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胃肠检查:胃黏膜菲薄,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肠上皮化生。适当的治疗措施是
- 患者,女性,46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8cm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阳性,HBME-1强阳性,CK阳性,CEA阴性。该患者病理诊断为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
- 患者女,18岁。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伴痒6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胫前多发密集米粒至花生米大小扁平丘疹、结节,色泽淡红至黯红,部分呈脐样凹陷,上覆白色糠状鳞屑,见点状糜烂、结痂;躯干及双上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淡白色、淡红色丘疹及萎缩性瘢痕,部分皮损表面糜烂、结痂;指(趾)甲及黏膜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中度不规则增厚,表皮下见裂隙及大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该患者应诊断为
- 女性,20岁。反复咳嗽、咳痰2年,一直以慢性支气管炎就诊。2周前行胸片检查示左上肺不张,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左固有上叶支气管腔内见疣状肿物,突入管腔,表面光滑。病理活检提示小细胞肺癌可能大。予以CE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呈疣状,瘤细胞呈鳞状上皮细胞形,肿瘤含有结缔组织基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瘤表面完全被有纤毛或无纤毛的柱状上皮细胞或鳞状上皮细胞覆盖,也可夹杂多层间变鳞状上皮细胞及分化较好的鳞状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