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部血管瘤高度存在毁形性损害的风险属于( )
- A: 低风险血管瘤
- B: 中度风险血管瘤
- C: 高风险血管瘤
-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18岁,反复鼻腔、口腔出血2年,每次出血量约150〜250ml。检查:轻度贫血貌。血压114/63mmHg,HR87 次/分,HB7.8。鼻腔检查:左鼻腔后段可见淡红色新生物,表面有血迹,触之易出血。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部有约3cm×2.5cm×2cm新生物,表面可见血管纹。根据症状及体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为了解患者新生物的病变范围可行以下哪些检查为了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可采用以下哪些措施术前可做以下哪些检查以了解肿瘤的血供及肿瘤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
- 男孩,3岁,父母无意中发现孩子腹部稍硬。B超检查:右肾巨大肿瘤,直径约15cm。手术切除肿物。肉眼见右肾上极圆形肿物、实性,切面灰粉色、鱼肉状、有出血和囊性变。镜下:肿瘤细胞多样,部分瘤细胞小圆形和卵圆形细胞结节状聚集,部分细胞呈低柱状形成原始肾小管,同时见部分梭形细胞和黏液样细胞。本例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男,18岁,反复鼻腔、口腔出血2年,每次出血量约150〜250ml。检查:轻度贫血貌。血压114/63mmHg,HR87次/分,HB7.8。鼻腔检查:左鼻腔后段可见淡红色新生物,表面有血迹,触之易出血。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部有约3cm×2.5cm×2cm新生物,表面可见血管纹。根据症状及体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为了解患者新生物的病变范围可行以下哪些检查为了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可采用以下哪些措施术前可做以下哪些检查以了解肿瘤的血供及肿瘤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对患者应采用的正确治疗方法是
- 女性,41岁,因咽痛、鼻塞就诊,查咽部肿胀,鼻内肿块堵塞,表面溃疡,有臭味。取活检小组织碎块,镜下组织坏死重,其下为小、中、大的淋巴样细胞,混有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小血管破坏。此例明确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其免疫表型是
-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大于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用上述靶向药物较少见的严重副作用是
-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大于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对于该疾病,首选的治疗手段是
-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大于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目前批准用于该疾病的分子靶向药物是
- 患者女,67岁。大便呈扁状,进行性加重8个月,现出现大便排出困难,无疼痛,无血便。B超提示盆腔肿瘤。术中见盆腔腹膜外、直肠与阴道壁之间10cm*8cm肿块,包膜完整,与直肠有粘连,包膜内有渗出液。病理大体所见:碎组织,大者6cm*4cm*4cm,切面灰黄色,质地均匀,鱼肉样,质地软,有出血。镜下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呈编状排列,细胞核杆状,胞质红染,核周有空泡,部分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围绕血管的肿瘤细胞呈透明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核分裂象大于5/50HPF。免疫组化CD117强阳性,CD34弱阳性,S-100阴性,SM-actin阴性。初步诊断
- 患者,男性,40岁。反复上腹部疼痛、腹泻、黑便15天入院。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多发溃疡;腹部CT示肝左外叶、肝右叶类圆形稍低密度灶,胰腺尾部见约4cm×4cm大小的低密度影。术中见肝脏表面多个0.5〜1.5cm大小的结节,胰尾部触及一包块,行胰尾切除,肝脏表面结节活检。病理检查所见:肿物4cm×4cm,边界尚清,切面肿瘤组织见坏死;镜下瘤细胞多为柱状,排列成小腺管样、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状。肝内结节组织形态与胰腺肿物相似。免疫组化: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多肽(—)、生长抑素(少数+)、VIP(—)。该病例的病理诊断确切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