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为
- A: 坐骨切迹
- B: 耻骨弓
- C: 坐骨棘水平
- D: 胎先露的最低点
- E: 耻骨联合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 初产妇,26岁。妊娠39周。分娩过程中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产科检查:下腹部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停止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停止。诊断为“高张性宫缩乏力”。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
- 初产妇,26岁,妊娠40周,临产12h,宫口扩张8Bm持续2h,胎头未下降。腹部检查:胎儿为头先露,肢体在腹部于右前方明显扪及,胎背在左后方,耻骨上扪及胎头,额隆突明显。下列阴道检查结果与腹部检查相符合的是
- 初产妇,26岁,妊娠40周,临产12小时,宫口扩张8cm持续2小时,胎头未下降。腹部检查:胎儿为头先露,肢体在腹部于右前方明显扪及,胎背在左后方,耻骨上扪及胎头,额隆突明显。下列阴道检査结果与腹部检查相符合的是
- 女性骨盆是胎儿自阴道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标志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 23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3小时,枕右前位,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胎膜完整, B型超声测胎头双顶径值为9.6cm,羊水平段3cm。此时最恰当的处置应是经观察,第一产程潜伏期已达17小时,子宫收缩8~10分钟1次,持续30秒,胎心142次/分,胎头已入盆,先露S+1,孕妇自述排尿困难,肠胀气。此时处理应是经处置后宫缩正常,胎头下降,先露S+3,宫口开大5cm,此时最恰当的处置应是宫口已开全2小时,宫缩减弱,查盆腔后部空虚,先露S+4,胎头前囟在骨盆左前方。此时的处理方法应是
- 23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3小时,枕右前位,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B超测胎头双顶径直径为9.6cm,羊水平段3cm。此时最恰当的处置应是经观察,第一产程潜伏期已达17小时,子宫收缩8~10分钟一次,持续30秒,胎心142次/分,胎头已入盆,先露S+1,孕妇自述排尿困难,肠胀气。此时处理应是经处置后宫缩正常,胎头下降,先露S+3,宫口开大5cm,此时最怡当的处置应是宫口已开全2小时,宫缩减弱,肛查盆腔后部空虚,阴道检查先露S+4,胎头前囟在骨盆左前方。此时的处理方法应是
- 女,31岁,因孕41周第二胎,无产兆入院。以往月经规律,妊娠36周时曾因无痛性少量阴道出血就诊,B超提示胎盘低置。提示:检查:骨盆无异常,宫颈软,先露S-3。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1cm,羊水指数8.0cm。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提示:予0.5%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2小时后,胎膜破裂,羊水清。3小时后,胎头降入盆,宫口扩张5~6cm时,患者突然胸闷憋气,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面部及周身皮肤呈青紫色,烦躁不安。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BP75/0mmHg,听诊:心音弱,心率50次/分,双肺无明显湿啰音,无阴道出血。需如何紧急处理提示:经抢救患者血压渐升至105/75mmHg。为明确诊断,抢救同时应做何种检查提示:2小时后,生命体征稳定,皮肤青紫消退,面色转红润。查:宫口开全。胎先露位于棘下3.0cm。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 23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3小时,枕右前位,胎心136次/分,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B型超声测胎头双顶径9.6cm,AFV 3.0cm。此时最恰当的处置应是经观察,第一产程潜伏期已达17小时,子宫收缩8~10分钟1次,持续30秒。产科检查:胎心142次/分,胎头已入盆,宫口开2cm, S-0,孕妇自还排尿困难.检在肠胀气。此时处理应是经处置后宫缩正常,胎头下降,S+2,宫口开大5cm。此时最恰当处理应是初产妇宫口开全近2小时,宫缩减弱,盆腔后部空虚。阴道检查:先露S+4,胎头前囟在骨盆左前方。此时的处理方法应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