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内的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
- A: 浅层皮质
- B: 深层皮质
- C: 髓索
- D: 淋巴窦
- E: 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淋巴结内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 患者,女性,结婚后一直无法生育,每次都是刚怀上不到两个月就流产,10余年内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的B淋巴细胞很可能缺少以下哪种抗体
- 女性,24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内有一1cm3大小的孤立结节,无任何自觉症状。哪些检查是合适的需要考虑的诊断是B超检查为实性结节,周围淋巴结肿不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适宜的处理是
- 女性,24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内有一1cm3大小的孤立结节,无任何自觉症状。哪些检查是合适的需要考虑的诊断是B超检查为实性结节,周围淋巴结肿不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适宜的处理是手术时病理检查(冰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为主,部分为“泡状腺癌”,有较完整的包膜,无腺体被膜侵犯,无肿大淋巴结。其手术治疗方案应是手术治疗2年后,患者右颈部出现一个1cm大小肿大淋巴结。应采取的治疗是
- 女性,24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内有一1cm3大小的孤立结节,无任何自觉症状。哪些检查是合适的需要考虑的诊断是B超检查为实性结节,周围淋巴结肿不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适宜的处理是手术时病理检查(冰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为主,部分为“泡状腺癌”,有较完整的包膜,无腺体被膜侵犯,无肿大淋巴结。其手术治疗方案应是
- 患者,女性,62岁,发现右乳外上象限肿块1年,近半月来增大明显而就诊。体格检查:右乳外上象限扪及约2cm×3cm大小的肿物,肿物固定,右侧腋下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活动尚可,约0.5cm×lcm大小,B超提示:右乳癌、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余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术前穿刺活检提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ER(+)PR(+)。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首选
- 女,65岁。右乳腺肿物3个月。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触及直径2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右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部X线片和腹部B超未见异常该患者确诊后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该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指征是
- 男性,58岁。消瘦1个月余。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症状。査体36.5℃,呼吸20次/分,脉搏89次/分,血压105/73mmHg,查体:左腋窝、双侧颈部锁骨上触及多发包块:双肺呼吸音清。血常规:Hb103g/L,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61.3%,淋巴细胞15.9%。大便OB(-)。胸部CT: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异常18F-FDG PET/CT显像示双侧颈部锁骨上、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疑恶性淋巴瘤。诊断时需进一步鉴别的疾病是为进一步明确淋巴结病变性质,首选的检查项目是左腋窝淋巴结活检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在该病例的临床价值是为尽早评估该患者放化疗疗效,拟优选的检查是患者行一疗程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继而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SF)行升血象治疗。为尽早评估化疗效果,一周后再次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示:探测范围内骨骼代谢散在增高,CT骨窗未见骨质破坏改变。造成上述征象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
- 患者女性,42岁,反复低热并盗汗2个月。查体:左颈部锁骨上可及一3.0cm×3.5cm包块,无压痛,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无异常。B超示脾大,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TB-Ab阴性。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均在正常水平。左颈部锁骨上包块穿刺细胞学示炎性病变,遂行抗炎治4周,效不显,仍低热并伴消瘦。18F-FDG PET/CT显像示左颈部锁骨上、双侧腋窝、腹膜后、髂内外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SUVave2.3~4.7,SUVmax3.5~8.9,脾大伴放射性分布散在性浓聚,SUVave3.8,SUVmax5.3: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异常。该患者可初步诊断为若行进一步检查,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