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不适于胃癌切除后患者的是
- A: 少食多餐
- B: 干稀分食
- C: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 D: 高蛋白饮食
- E: 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种类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就诊消化内科,查胃镜示胃体大弯侧0.6cm广基隆起灶,膜表面光滑,肿块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其余黏膜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对于该病灶,考虑到该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自然病程,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为明确诊断,以下检查中应首选
- 女性,56岁,主因“反复上腹部不适6日,黑便5次,伴头晕、乏力”入院,既往有“胃病”史多年。为明确诊断,应尽快做的检查项目首选(提示:查体:T37.5℃,P88次/分,R26次/分,BP96/66mmHg。巩膜无黄染,腹软,上腹部可触及4cm×3cm质硬肿块,无压痛)诊断考虑的可能疾病是(提示:于患者胃窦部发现一直径约3cm的黏膜下球形隆起性病灶,质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黏膜色泽正常,顶部中央有小而深的溃疡,覆血痂)
- 女性,45岁。主因上腹部不适、呕血1次入院。既往胃溃疡病史15年,无肝炎病史。查体:T38℃,P110次/分,R24次/分,BP100/65mmHg。患者轻度烦躁,皮肤、巩膜苍白,上腹部压痛不明显。为明确诊断,应检查的项目包括下一步的诊疗措施是(提示:血常规示WBC10.5×109/L,N0.76,Hb80g/L;血生化、腹部X线平片和B超结果正常。立即给予补液、广谱抗生素治疗)应采取的进一步治疗包括(提示:经积极补液、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改善,无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T38.3℃,P126次/分,R28次/分,BP80/45mmHg。急诊胃镜下可见胃小弯侧约1cm×0.5cm溃疡,隆起于胃黏膜表面,周围黏膜僵硬、中断,底部组织坏死,可见鲜红色血随脉搏波动涌出)
- 下列那种并不适于洗胃:
- 女性,56岁,主因“反复上腹部不适6日,黑便5次,伴头晕、乏力”入院,既往有“胃病”史多年。为明确诊断,应尽快做的检查项目首选(提示:查体:T37.5℃,P88次/分,R26次/分,BP96/66mmHg。巩膜无黄染,腹软,上腹部可触及4cm×3cm质硬肿块,无压痛)诊断考虑的可能疾病是(提示:于患者胃窦部发现一直径约3cm的黏膜下球形隆起性病灶,质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黏膜色泽正常,顶部中央有小而深的溃疡,覆血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应考虑的免疫组化检查项目应包括(提示:于患者胃窦病灶溃疡边缘已行活检4块送病理检查)
- 女性患者,40岁。2年前曾因腹胀、上腹部不适病史被诊断为“胃溃疡”。本次腹胀半个月,按胃溃疡治疗未见好转,3天前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而就诊。发病以来二便正常,月经无变化。最近两个月下降3Kg。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双侧下腹部均可触及7cm×6cm大小的包块,有结节感,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活动良好,双侧附件区均可触及7cm×6cm×6cm大小包块,性质同腹部检查。超声检查左侧附件区可见一6.0cm×7.5cm肿物,实性,活动好,右侧附件区可见一8.0cm×5.5cm性质相同肿物,大量腹水。胃镜检查:于胃窦区见一2.5cm×3.5cm溃疡,表面污秽,病理检查结果为胃癌。根据上述结果,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女性,62岁,农民。因上腹突发剧痛8小时急诊入院,患者有多年“胃病”史,经服药后好转。患者近来感上腹隐痛,乏力,易疲倦,体重减轻约10kg。近1个月来进食后上腹部胀闷不适,时有呕吐和黑便,呕吐物多为胃液及宿食,无胆汁,呕吐后腹部闷胀感减轻,曾在当地卫生院对症处理,疗效欠佳。8小时前进食后突然出现上腹剧痛,如刀割样,为持续性腹痛,曾呕吐一次,量约200ml。体检发现,患者消瘦,贫血貌,大汗淋漓,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式呼吸消失,板状腹。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于本例患者处理是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中检查发现腹腔内有含食物残渣的混浊样液体,共吸出约300ml,胃窦部近幽门处可扪及一4cm×3cm的肿块,浆膜面灰白色,胃壁稍水肿。幽门上下淋巴结肿大,幽门下淋巴结融合成团并与胰头浸润或粘连,不易推动。术中诊断为胃窦癌。对本病例,应选择的手术方式是
- 女性,56岁,主因“反复上腹部不适6日,黑便5次,伴头晕、乏力”入院,既往有“胃病”史多年。为明确诊断,应尽快做的检查项目首选(提示:查体:T37.5℃,P88次/分,R26次/分,BP96/66mmHg。巩膜无黄染,腹软,上腹部可触及4cm×3cm质硬肿块,无压痛)诊断考虑的可能疾病是(提示:于患者胃窦部发现一直径约3cm的黏膜下球形隆起性病灶,质硬,边界清晰,表面光滑,黏膜色泽正常,顶部中央有小而深的溃疡,覆血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应考虑的免疫组化检查项目应包括(提示:于患者胃窦病灶溃疡边缘已行活检4块送病理检查)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提示:经CT等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
- 女性患者,40岁。2年前曾因腹胀、上腹部不适病史被诊断为“胃溃疡”。本次腹胀半个月,按胃溃疡治疗未见好转,3天前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而就诊。发病以来二便正常,月经无变化。最近两个月下降3Kg。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双侧下腹部均可触及7cm×6cm大小的包块,有结节感,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活动良好,双侧附件区均可触及7cm×6cm×6cm大小包块,性质同腹部检查。本病例可能的诊断有患者入院,拟进一步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有超声检查左侧附件区可见一6.0cm×7.5cm肿物,实性,活动好,右侧附件区可见一8.0cm×5.5cm性质相同肿物,大量腹水。胃镜检查:于胃窦区见一2.5cm×3.5cm溃疡,表面污秽,病理检查结果为胃癌。根据上述结果,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