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是
- A: 渗透和滤过
- B: 主动转运
- C: 入胞作用
- D: 单纯扩散
- E: 易化扩散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氨基酸和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分别是:
- 6个月患儿,在外院拟诊为小儿腹泻,中度脱水,经补液后脱水征消失,但突然出现呼吸变浅,反应差,腹胀来院。查体:T37℃,P120次/分,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前囟平,皮肤弹性尚可,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1~2次/分,膝反射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 7个月患儿,在外院拟诊为小儿腹泻病伴中度脱水,经补液后脱水消失,但突然出现呼吸变浅,反应差,腹胀而转来我院。查体:T 37℃,P 140次/分,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前囟平,皮肤弹性正常,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1〜2次/分,膝反射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 女性,44岁。反复发作腹泻3年,每于受冷、饮食不当或疲劳后发作,大便果酱色,每日4~5次,时有血相混,便时腹痛,便后缓解,大便量多。纤维结肠镜检距肛门8cm处有口小底大、边缘清楚的溃疡多个,表面有渗血。[假设信息]假如病人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纤维结肠镜检示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并有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溃疡和小息肉多个,多次大便培养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男,40岁,持续性脐周痛,阵发性加剧,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伴有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7.5℃,脉搏84次/分、血压16/11kPa(120/80mmHg),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肠型,右下腹麦氏切口皮肤瘢痕愈合好,肠鸣音亢进,偶闻气过水声,腹部无明显压痛,未扪及肿块,无腹外疝。首先考虑的诊断是立位腹部平片检查:结肠内有气体存在,小肠部分肠袢充气扩张,但不明显。对此病人的治疗原则是
- 女性,44岁。反复发作腹泻3年,每于受冷、饮食不当或疲劳后发作,大便果酱色,每日4~5次,时有血相混,便时腹痛,便后缓解,大便量多。纤维结肠镜检距肛门8cm处有口小底大、边缘清楚的溃疡多个,表面有渗血。最可能的诊断是本例应选择哪一种药物治疗最常见并发症是[假设信息]假如病人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纤维结肠镜检示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并有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溃疡和小息肉多个,多次大便培养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男,40岁,持续性脐周痛,阵发性加剧,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伴有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7.5℃,脉搏84次/分、血压16/11kPa(120/80mmHg),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肠型,右下腹麦氏切口皮肤瘢痕愈合好,肠鸣音亢进,偶闻气过水声,腹部无明显压痛,未扪及肿块,无腹外疝。首先考虑的诊断是立位腹部平片检查:结肠内有气体存在,小肠部分肠袢充气扩张,但不明显。对此病人的治疗原则是经上述治疗后,病人曾肛门排便1次,肛门排气多次,但病人在入院后的第3天,即起病后的第5天中午进软食后,突感腹痛加重,为阵发性绞痛,呕吐剧烈,呕吐物为咖啡色。体格检查:腹部不胀,但右下腹明显压痛,似可扪及一肠袢,且有压痛、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少许。复查X线平片示空肠、回肠换位。对此病情变化应考虑
-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分子显弱酸性,pKa=3.49。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应降低。临床选药与药物剂量有关,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较大剂量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则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不同剂量阿可匹林(0.25g,l.0g和1.5g)的消除曲线如下图。根据上述信息,关于阿司匹林结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药物的解离常数可以影响药物在胃和肠道中的吸收。根据上述信息,在pH为1.49的胃液中的阿司匹林吸收情况是临床上阿司匹林多选用肠溶片,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 患儿,女,8个月,腹泻2天,大便每天10~20次,黄色稀水样便,伴有发热,体温38℃左右,轻咳,流涕,近4小时未排尿。查体:体温37.7℃,脉率148次/分,体重7kg,精神萎靡,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包块,肠鸣音活跃。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冷。大便常规:白细胞0~3/HP,余正常。该病儿在继续补液过程中出现嗜睡,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下列处理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