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作为肺动脉重构指标的是( )
- A: RAP
- B: CO/CI
- C: mPAP
- D: PVR
- E: RVEF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6个月小儿,低热、咳嗽5天,加重伴喘息2天。咳嗽为阵发性,睡眠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查体:T 37.8℃,精神反应可,咳喘发作时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可闻及少许中湿啰音,WBC 8.2×109/L、淋巴细胞70%,胸片示轻度肺气肿。临床诊断考虑为
- 6个月小儿,低热、咳嗽5天,加重伴喘息2天。咳嗽为阵发性,睡眠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查体:T 37.8℃,精神反应可,咳喘发作时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可闻及少许中湿啰音,WBC 8.2×109/L、淋巴细胞70%,胸片示轻度肺气肿。临床诊断考虑为需首先考虑为哪种病原体引起
- 6个月小儿,低热、咳嗽5天,加重伴喘息2天。咳嗽为阵发性,睡眠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查体:T 37.8℃,精神反应可,咳喘发作时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可闻及少许中湿啰音,WBC 8.2×109/L、淋巴细胞70%,胸片示轻度肺气肿。临床诊断考虑为需首先考虑为哪种病原体引起对其治疗,不正确的是
- 女性,30岁。哮喘病史近10年,近2年来反复发作,午夜或清晨时易发,春季和梅雨季节尤其好发。体检:一般情况可,叙述病史连贯而无气急,两肺散在哮鸣音。下列哪种药物可供该患者长期使用并预防夜间发作发作较重时推荐加用β2受体激动剂,首选药物是为预防发作,下列哪一种药物最为有效患者十分爱好运动,希望参加慢跑以增进体质,医生应劝告患者
- 男,45岁,反复活动时心前区闷痛3个月,多为持重物登楼时发作,休息5-10min可以缓解,不伴随咳嗽、气促、心悸等。查体:BP130/72mmHg,HR78次/min,两肺未闻及啰音,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及胸片未见异常,以下哪项检查最适合该病人
- 患者男性,58岁。患者半年前登山时出现心前区疼痛,为压迫样,持续1〜2分钟并向左肩、左背放射,停止活动自行缓解。以后每当劳累和工作紧张均可诱发,含硝酸甘油可缓解。一月前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并加重,发作时间较前延长,轻微活动就可诱发,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发现高血压史五年,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无糖尿病史。查体BP200/120mmHg,心肺没发现异常,心电图ST段下移0.1mm。父母有高血压史。本病例的诊断为
- 男性,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急、咳嗽,以活动后明显,未予重视。1年前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且开始出现发热、胸痛及呼吸困难,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X片示双肺可见密度较高、边缘较整齐的结节状影,直径3~5mm,以双肺中野为主,肺尖及肺底透光度较强,肺纹理大部分消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半年,无明显效果,又至××省省医院治疗。胸部X片与上次相似但有所加重,且右肺上野出现大小不等的多个透亮区。患者10年前在一小金矿作为风钻工工作了1年,现在开杂货店。既往史无特殊,有10多年的吸烟史。查体:体温升高,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未见杵状指。根据现有资料,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该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根据现在的资料,合理的治疗手段是(提示:患者入院后行进一步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皮肤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 男性,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急、咳嗽,以活动后明显,未予重视。1年前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且开始出现发热、胸痛及呼吸困难,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X片示双肺可见密度较高、边缘较整齐的结节状影,直径3~5mm,以双肺中野为主,肺尖及肺底透光度较强,肺纹理大部分消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半年,无明显效果,又至××省省医院治疗。胸部X片与上次相似但有所加重,且右肺上野出现大小不等的多个透亮区。患者10年前在一小金矿作为风钻工工作了1年,现在开杂货店。既往史无特殊,有10多年的吸烟史。查体:体温升高,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未见杵状指。根据现有资料,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患者男性,58岁。患者半年前登山时出现心前区疼痛,为压迫样,持续1〜2分钟并向左肩、左背放射,停止活动自行缓解。以后每当劳累和工作紧张均可诱发,含硝酸甘油可缓解。一月前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并加重,发作时间较前延长,轻微活动就可诱发,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发现高血压史五年,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无糖尿病史。查体BP200/120mmHg,心肺没发现异常,心电图ST段下移0.1mm。父母有高血压史。本病例的诊断依据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