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分离性漫游描述错误的是
- A: 临床表现为遗忘和身体逃走两大特征
- B: 漫游的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
- C: 漫游过程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料,但和陌生人交往存在障碍
- D: 起病有明显的心理诱因
- E: 患者自身的病理心理素质在起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女婴,2个月。高热3天,伴阵阵双目凝视1天多入院,每次发作仅数秒钟,病前轻度咳嗽。病后体温39.6-40.5℃,吃奶减少一半,精神不如以前。检查患儿体温40.2℃,精神委靡,多睡,前囟饱满,颅缝不分离,颈无明显抵抗,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阴性,脑脊液混如米汤样,常规和生化检查分析确认为化脓性脑膜炎。该例的下列症状中,哪项不能视为婴幼儿期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对该例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检验中,下面哪一项最支持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对分离溶液的要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女婴,2个月。高热3天,伴阵阵双目凝视1天多入院,每次发作仅数秒钟,病前轻度咳嗽。病后体温39.6-40.5℃,吃奶减少一半,精神不如以前。检查患儿体温40.2℃,精神委靡,多睡,前囟饱满,颅缝不分离,颈无明显抵抗,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阴性,脑脊液混如米汤样,常规和生化检查分析确认为化脓性脑膜炎。该例的下列症状中,哪项不能视为婴幼儿期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对该例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检验中,下面哪一项最支持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入院后立即给予头孢噻肟(cefotaxime)200mg/(kg·d)分3次静脉滴注,体温下降至37.9-38.7℃,反应稍好,但依然神萎多睡,前囟饱满,全身阵阵强直。治疗3天后再作腰椎穿刺,脑脊液不再米汤样,白细胞数降为150×106/L,Pandy试验仍阳性.糖定量升达28mmol/L。为此想到并发硬膜下积液可能性.如需确诊该并发症,并了解其性质,临床主要依赖在确诊并发硬膜下积液后,如积液量较大引起颅压增高时,应首先考虑对该患儿进行以下治疗
- 分离性抽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分离性障碍的特点中,以下哪项是不对的
- 下列哪项是分离性(转换)障碍的个性特征?
- 关于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以下哪种说法不对
- 女孩,6岁,活动后气喘,易疲倦2年。体重30kg,皮下脂肪丰满,心(-),双肺清,腹膨隆,肝、脾不大。下列检查中,对诊断最有意义者为该患儿进行内分泌检查结果为总T4和游离T3正常,T3受体减少,血清PTH升高,血尿生长激素水平降低,尿17羟类固醇及皮质醇升高,可能的诊断为该患儿测定体重(kg)/身长平方(m2)即体块指数处于同性别、同年龄段参考值的P98,考虑可能为
- 女婴,2个月。高热3天,伴阵阵双目凝视1天多入院,每次发作仅数秒钟,病前轻度咳嗽。病后体温39.6-40.5℃,吃奶减少一半,精神不如以前。检查患儿体温40.2℃,精神委靡,多睡,前囟饱满,颅缝不分离,颈无明显抵抗,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阴性,脑脊液混如米汤样,常规和生化检查分析确认为化脓性脑膜炎。该例的下列症状中,哪项不能视为婴幼儿期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对该例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检验中,下面哪一项最支持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入院后立即给予头孢噻肟(cefotaxime)200mg/(kg·d)分3次静脉滴注,体温下降至37.9-38.7℃,反应稍好,但依然神萎多睡,前囟饱满,全身阵阵强直。治疗3天后再作腰椎穿刺,脑脊液不再米汤样,白细胞数降为150×106/L,Pandy试验仍阳性.糖定量升达28mmol/L。为此想到并发硬膜下积液可能性.如需确诊该并发症,并了解其性质,临床主要依赖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