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搜题
登录
搜索
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源菌属是
A: 消化链球菌
B: β溶血性链球菌
C: 肠杆菌属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类杆菌属
答案:
查看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产褥期引起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持续性菌血症,刺激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免疫系统可引起
患者,女,40岁,上肢截肢术后伤口感染,出现局部铜绿色脓性分泌物和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先后应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未见好转。血培养出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诊断为伤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经伤口局部换药和全身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治愈出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患者,男,50岁,个体经营羊肉串,有过外伤史。发热8天伴头痛,发热原因待查入院。体温39℃,血象WBC不升高,先以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处理效果不明显。入院血培养三天G
-
小杆菌(ESBL+),单个存在,无动力。生化鉴定疑似布鲁氏菌。依据:细菌培养特性、染色菌体形态特征等、病人的接触史、流行病学及病史-波浪热、血象、临床症状,诊断布鲁氏菌病。该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结合药物敏感试验,联合应用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利福平治疗6周后痊愈。所用链霉素属于
患者,女,48岁。因尿急、尿频、肉眼血尿收住入院,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I周,症状好转后出院。1周后复发,治疗同前,好转出院,再次复发。细菌培养为产ESBL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和呋哺妥因敏感,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改用敏感药物治疗好转。该菌的耐药机制是
77岁男性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脑出血后遗症,卧床2个多月。临床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确定为尿路感染。头孢他啶治疗无效。尿培养检查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可以选择治疗的药物是
患者,男性,30岁。有先天性心脏病。1个月前牙痛拔牙后,出现发热、全身乏力症状。检查,皮肤有出血点,手掌和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连续4次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可作为首选的抗生素组合是是
患者,男性,30岁。有先天性心脏病。1个月前牙痛拔牙后,出现发热,全身乏力症状,检查,皮肤有出血点,手掌和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连续4次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可作为首选的抗生素组合是
患者,男,45岁。入院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30小时出现意识淡薄,并发高热、高钠血症,脑积水症状加重。治疗后12天再次出现发热,引流脑脊液呈淡黄色乳糜样。细菌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显示除多黏菌素外,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莫西沙星、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等均耐药。针对该菌感染,临床规范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
不再提醒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