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是
- A: 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 B: 心力衰竭
- C: 胃肠道反应
- D: 心源性休克
- E: 发热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55岁。活动时心前区疼痛1年余,1个月来,发作次数增多,每天3〜5次,多在午睡、夜间睡眠时或晨起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缓解,含服硝酸甘油2〜5分钟后缓解。临床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能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是
- 患者,男性,55岁。活动时心前区疼痛1年余,1个月来,发作次数增多,每天3〜5次,多在午睡、夜间睡眠时或晨起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缓解,含服硝酸甘油2〜5分钟后缓解。临床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能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是可以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 患者,男性成人,外出旅行归来的次日先出现食欲不振,低热,然后大便次数达15次之多,水样便,无里急后重,腹泻为轻中度的,伴有肌肉酸痛、恶心、乏力。有轻度脱水,体温37.9℃,便质恶臭。镜检未见红、白细胞。该患者最有可能的感染是
- 男性,51岁。肝硬化病史10余年,5天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近2天感上腹部痛,为全腹痛,伴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发热,体温38.5℃一39℃。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伴腹肌紧张,肠鸣音稍弱。化验:WBC18x109/L,N0.96,大便RT(-)。腹腔穿刺抽出稀薄、无味脓性液,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诊断应考虑
- 患者,男,50岁,肝硬化病史10余年,5天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近2日感上腹部痛,为全腹痛,伴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发热,体温38.5~39℃,查体,腹膨隆,全膜压痛,反跳痛,伴腹肌紧张,肠鸣音稍弱。化验:WBC18×109/L,N:96%,大便RT(-),腹腔穿刺抽出稀薄、无味脓性液,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诊断应考虑
- 男,49岁,肝硬化病史10余年,5天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近2日感上腹部痛,为全腹痛,伴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发热,体温38.5~39℃。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伴腹肌紧张,肠鸣音稍弱。化验:WBC18×109/L,N:96%,大便RT(-)。腹腔穿刺抽出稀薄、无味脓性液,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诊断应考虑
- 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该死者1年前出现的症状是因患有
- 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该死者1年前出现的症状是因患有死者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属于
- 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该死者1年前出现的症状是因患有死者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属于死者直接死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