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髋臼的解剖,正确的表述为
- A: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的体部共同合成
- B: 髂骨体构成髋臼的上2/5
- C: 坐骨体构成髋臼的下2/5
- D: 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后下1/5
- E: 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1/5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性,30岁。右髋部疼痛1年,伴低热。查体:右髋关节呈屈曲畸形,活动受限,Thomas征(+),ESR 30mm/h。X线片显示右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有骨质破坏,右髋臼有2cm大小空洞,内有坏死骨片。有可能的诊断是最佳治疗方案是在治疗期间右髋大转子处出现一8cm×6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红热,有波动感,体温39T,为了解包块的性质,下列穿刺进针部位的选择哪项最正确
- 患者女,63岁。因“左髋、膝关节疼痛1年,加重2个月”来诊。现感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亦无明显缓解。晨起髋关节有僵硬,活动后僵硬感减轻。查体:左膝关节无异常体征;左髋关节屈曲位,左“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处压痛,髋关节内旋时疼痛加重。X线片示:髋关节关节间隙显著狭窄,股骨头变扁,股骨头颈处大量骨赘增生,股骨头及髋臼顶部可见多个囊性变区;左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的治疗首选
- 患者女,63岁。因“左髋、膝关节疼痛1年,加重2个月”来诊。现感疼痛明显加重,休息后亦无明显缓解。晨起髋关节有僵硬,活动后僵硬感减轻。查体:左膝关节无异常体征;左髋关节屈曲位,左“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前方及内收肌处压痛,髋关节内旋时疼痛加重。X线片示:髋关节关节间隙显著狭窄,股骨头变扁,股骨头颈处大量骨赘增生,股骨头及髋臼顶部可见多个囊性变区;左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的治疗首选有关该患者的术后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男性,28岁。右髋部疼痛,伴午后低热、盗汗、食欲缺乏及体重减轻1年。查体:右髋关节呈屈曲畸形,外观无明显肿胀,屈伸活动受限,Thomas征(+)。ESR 56mm/h。X线检查:右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有虫蚀样骨质破坏,右髋臼有2.5cm大小空洞,内见死 骨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入院治疗期间,患者体温39℃,右髋大转子处出现一8cm×6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红热,有波动感。为了解包块的性质,下列穿刺进针部位的选择,正确的是
- 女性,69岁。30年前无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呈钝痛,偶尔放射至右膝关节,长距离行走及天气变化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15年前,右髋部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出现破行。3年前,右髋部疼痛进一步加剧,疼痛持续存在,不能上、下楼梯,平地全程扶拐行走。对诊断有帮助的实验室检查应首先考虑(查体:跛行步态,右下肢短缩1.5cm,右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明显受限)需要考虑的诊断是(X线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股骨变短,股骨头形态不规则,髋臼倾 斜度增加,臼缘密度增加,软骨下骨囊性变,关节间隙变窄)
- 男性,28岁。右髋部疼痛,伴午后低热、盗汗、食欲缺乏及体重减轻1年。查体:右髋关节呈屈曲畸形,外观无明显肿胀,屈伸活动受限,Thomas征(+)。ESR 56mm/h。X线检查:右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有虫蚀样骨质破坏,右髋臼有2.5cm大小空洞,内见死 骨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入院治疗期间,患者体温39℃,右髋大转子处出现一8cm×6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红热,有波动感。为了解包块的性质,下列穿刺进针部位的选择,正确的是经抗结核治疗4周,患者精神及食欲改善,ESR 20mm/h。此时的治疗宜采取
- 女性,69岁。30年前无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呈钝痛,偶尔放射至右膝关节,长距离行走及天气变化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15年前,右髋部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出现破行。3年前,右髋部疼痛进一步加剧,疼痛持续存在,不能上、下楼梯,平地全程扶拐行走。对诊断有帮助的实验室检查应首先考虑(查体:跛行步态,右下肢短缩1.5cm,右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明显受限)需要考虑的诊断是(X线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股骨变短,股骨头形态不规则,髋臼倾 斜度增加,臼缘密度增加,软骨下骨囊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还需要做的实验室检查是(提示:患者入院后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追问病史,患者既往类似发作2次,有可疑的活动诱因,自述休息或口服速效救心丸后逐渐缓解,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查体:神清,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T无异常改变。初步诊断考虑:冠心病不能排除)
- 髋关节横断层面上,髋臼窝位于髋臼的哪个部位
- 有关髋臼的构成,以下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