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II型临床表现为( )
- A: 鲜红斑痣合并表皮痣
- B: 鲜红斑痣合并异位性蒙古斑,可伴有或不伴有贫血痣
- C: 鲜红斑痣合并斑痣,可伴有或不伴有贫血痣
- D: 鲜红斑痣合并异位性蒙古斑或斑痣,可伴有或不伴有贫血痣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患者,男性,38岁。耳前、颈部起红棕色斑片20余年,可有微痒。查体:双侧耳前、颈前、上颌区红棕色斑片,毛细血管扩张,伴斑点状色素沉着、毛囊性丘疹及角栓,毛囊角栓周围见红斑形成的边缘,玻片压诊皮损可呈苍白色,而红棕色色素沉着仍存在,可见糠秕样鳞屑。对该患者诊断可能性大的疾病是
- 患儿,女性,13岁。出生后不久即发现鼻两侧面颊至下颏部散在分布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质地较硬。不久前发现腰背部可见鲨革样斑,下肢可见散在柳叶样色素减退斑,遂来医院就诊。对该患者诊断可能性大的疾病是
- 病人,男性,7岁,因面颈部、眼结膜色素斑7年前来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不规则棘层增厚及萎缩,基底层色素不规则增加,真皮上部胶原纤维轻度嗜碱样变性,血管周边有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该病发病的分子基础是
- 患者,男性,7岁,因面颈部、眼结膜色素斑7年前来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不规则棘层增厚及萎缩,基底层色素不规则增加,真皮上部胶原纤维轻度嗜碱样变性,血管周边有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该病发病的分子基础是
- 4岁男孩,1岁开始频繁惊厥,查体发现躯干部色素脱失斑,颜面部鼻唇沟附近有多个血管纤维瘤,怀疑为结节性硬化,应做何种检查确诊(提示结节性硬化有脑室周围及皮质钙化灶)
- 患者,男,51岁。高血压病史20年。平素头晕目眩,头重如蒙,肢体麻木,胸脘痞闷。现症突然岀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患者,男性,60岁。面部、四肢、腹股沟及阴囊反复红斑8个月。查体:面部、双侧小腿、踝部及双足有红色斑片,中央可见水疱、脓疱、糜烂、渗出及坏死,周围为褐色色素沉着,边缘为环状浸润性红斑;颈部、阴囊及双手可见褐色色素沉着斑;毛发及指、趾甲未见异常;口腔黏膜、舌部及外阴黏膜未见糜烂。右小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上1/2坏死,有裂隙和水疱形成,周围可见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碎屑,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腹部磁共振成像提示:胰尾部偏下有一类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大小约
- 患者,女性,32岁。双小腿反复发生瘀点6年,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如果查体发现患者双小腿对称分布环状排列的毛细血管扩张和瘀点,伴有轻度色素沉着。临床诊断考虑可能性大的疾病是如果询问病史发现患者皮损多在轻度外伤、应激后发生,初发为丘疹、红斑,伴灼热、痒痛感,1-2天后发展为疼痛性瘀点、瘀斑,可伴有头痛、晕厥、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则临床诊断考虑可能性大的疾病是如果查体发现患者皮损除瘀点外,还可见散在红斑、溃疡和结节,遗留白色萎缩瘢痕,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青斑,伴局部刺痛感。为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不包括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部坏死、溃疡、萎缩;真皮浅层血管增生、管壁增厚,部分血管壁可见玻璃样变性及淋巴细胞浸润,管腔狭窄,管腔内可见纤维蛋白栓塞和血栓形成。真皮浅层可见血管外红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血管壁上纤维蛋白、C3和IgM沉积。结合临床,对该患者诊断为
- 患者,女性,23岁。左小腿皮疹,无自觉症状半个月,无发热及关节痛。患者近1个月来因室温偏低,于办公桌下放置红外线电暖气取暖。查体:左小腿外侧见片状分布的暗紫红色斑,呈网格状,伴网状色素沉着及少量毛细血管扩张,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