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相同点是
- A: 在核内的分布
- B: 功能状态
- C: 转录活性
- D: 折叠和螺旋化程度
- E: 化学组成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在于
-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差异?
- 比较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
- 患者,女,70岁。左肩、背部红疹20年。20年前左肩背部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色皮疹,逐渐扩大。查体:肺、腹无异常;左侧肩、背部可见淡红色及及褐色斑或丘疹,轻度角化、结痂和脱屑,部分融合成片,大小约12cm×10cm。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为明确诊断首先选择的检查项目是患者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部分角质形成细胞有异形性,全层可见伴有巢状分布的Paget样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满,呈淡染,核周较空,无细胞间桥,部分核染色深,可见大的核仁及核分裂象;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PAS染色阴性。对该患者诊断考虑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该病与其他表皮内有Paget样细胞疾病的鉴别方法是
- 关于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与常染色体遗传异常有关
- 异染色质
- 5岁女孩,因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住院。查体:T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未触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示Hb90g/L,WBC20×109/L,中性粒细胞12%,淋巴细胞82%,PLT50×109/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小于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质少,质偏蓝,质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红细胞沉降率50m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患儿明确诊断后给予化疗,治疗第八天外周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治疗第15天、第33天骨髓检查均达完全缓解标准。下列骨髓象中与上述诊断相符的是按上述资料,应属于的类型是
- 5岁女孩,因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住院。查体:T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可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未触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无特殊。血常规示Hb90g/L,WBC20×109/L,中性粒细胞12%,淋巴细胞82%,PLT50×109/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小于12μ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胞质少,质偏蓝,质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红细胞沉降率50mm/h。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前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EFV6-CBFA2融合基因。患儿明确诊断后给予化疗,治疗第八天外周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治疗第15天、第33天骨髓检查均达完全缓解标准。下列骨髓象中与上述诊断相符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