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的病理线索不包括
- A: 棘层大量凋亡细胞
- B: 颗粒层大量凋亡细胞
- C: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 D: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E: 真皮内大量肉芽肿形成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临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线抗病毒药物是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为
-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皮疹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的关系是
- 患者,女性,40岁。双下肢红斑、结节,伴疼痛2周。2周前双下肢突然出现多处水肿性红斑、丘疹,伴轻微灼痛感,逐渐发展为黄豆大小的疼痛性结节;静脉注射霉素2天,症状无改善,皮疹逐渐增多、增大。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无药物及物过敏史。如该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团塞,红细胞外溢,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碎裂。直接免疫病理可见血管壁有IgG、IgM和C3沉积。对该患者诊断为继续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既往反复口腔溃疡2年,其间曾出现1次外阴溃疡,密下列检查中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是如患者既往2个月前曾诊断为鼻窦炎。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ESR、CRP升高,PR3-ANCA(+);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不规则的浸润或结节;皮肤活检提示肉芽肿性炎症。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为如患者双下肢丘疹、结节逐渐增大呈浸染润性斑块,以小腿屈侧为重,沿血管走行分布,组织病理示:脂肪小叶和间隔广泛炎细胞浸润,皮下中、小肌性动脉血管全层中性粒细胞浸润。对该患者诊断为
- 患者,女性,26岁,孕32周。躯干及四肢红色皮疹伴瘙痒20天。20天前患者腹部出现红色皮疹,逐渐增多,并蔓延至四肢,瘙痒明显,无发热及其他不适。查体:躯干及四肢广泛分布群集及散在的轻度水肿性红色斑疹和丘疹,伴有较多抓痕。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胆汁酸、ASO及CRP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对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患者外用炉甘石冼剂1周,躯干四肢皮疹未有好转,皮疹泛发全身,并且双手、足部出现较多张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眼部、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未见水疱和糜烂。发病前2周内无用药史。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2%;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25%;皮疹镜检未见疥螨。为明确诊断,该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实验室检查是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层高度水肿,水疱形成,疱液及真皮浅层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皮肤基底膜带处C3呈线状均匀沉积,未见IgG、IgA和IgM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外周血中未检测到与正常人表皮棘细胞间成分或皮肤基底膜带成分相结合的IgG型自身抗体。对该患者诊断考虑的疾病是
- ( )是治疗儿童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药物
- 关于药疹处理错误的是
- 患者,女性,40岁。双下肢红斑、结节,伴疼痛2周。2周前双下肢突然出现多处水肿性红斑、丘疹,伴轻微灼痛感,逐渐发展为黄豆大小的疼痛性结节;静脉注射霉素2天,症状无改善,皮疹逐渐增多、增大。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无药物及物过敏史。如该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团塞,红细胞外溢,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碎裂。直接免疫病理可见血管壁有IgG、IgM和C3沉积。对该患者诊断为继续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既往反复口腔溃疡2年,其间曾出现1次外阴溃疡,密下列检查中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是如患者既往2个月前曾诊断为鼻窦炎。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ESR、CRP升高,PR3-ANCA(+);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不规则的浸润或结节;皮肤活检提示肉芽肿性炎症。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为
- 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