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肝细胞酶检测发现葡糖-6-磷酸酶缺陷,确诊为I型糖原累积症。当前的治疗原则为
- A: 酶替代治疗
- B: 控制酸中毒
- C: 进行肝移植
- D: 首先保持血糖正常并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及控制酸中毒
- E: 保肝+控制感染和酸中毒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男孩4岁,自幼生长缓慢,多次晨起发生惊厥,来诊时见患儿矮胖,肝肿大达肋缘下6cm,质中等硬;空腹血糖值为2.3mmol/L,注射肾上腺素后血 糖升高甚微。肝活检切片见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积聚伴多量脂肪滴。 经肝细胞酶检测发现葡萄糖-6-磷酸酶缺 陷,确诊为I型糖原累积病,当前的治疗原则
- 男孩4岁,自幼生长缓慢,多次晨起发生惊厥,来诊时见患儿矮胖,肝肿大达肋缘下6cm,质中等硬;空腹血糖值为2.3mmol/L,注射肾上腺素后血 糖升高甚微。肝活检切片见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积聚伴多量脂肪滴。 诊断首先考虑经肝细胞酶检测发现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确诊为I型糖原累积病,当前的治疗原则
- 患者女性,43岁。因关节肿痛就医,初步检査ANA、RF均为阳性,肝、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取关节滑膜组织,经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何种物质表达量升高
- 男孩4岁,自幼生长缓慢,多次晨起发生惊厥,来诊时见患儿矮胖,肝肿大达肋缘下6cm,质中等硬;空腹血糖值为2.3mmol/L,注射肾上腺素后血 糖升高甚微。肝活检切片见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积聚伴多量脂肪滴。 诊断首先考虑经肝细胞酶检测发现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确诊为I型糖原累积病,当前的治疗原则肝糖原累积病保持血糖正常的最合理方法为
- 患者男,30岁。诉腹泻、皮疹和体重减轻。1年前曾因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而接受过输血,无静脉毒品注射史,无神经精神病家族史。查体:黄疸、肝脾大、有触痛;无腹水征象,无Kayser-Fleischer环。实验室检查:直接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HBV血清标记物阴性,抗-HAV阴性,抗-HCV阳性。肝活检显示肝细胞呈气球样变,肝实质或紧邻肝门区域呈局灶性炎症并伴有肝细胞坏死。该患者最有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 患儿,女,10岁,“厌食、消化不良3个月”入院。患儿有手足徐动、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查体见脾肿大,生长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患儿有一年长5岁的哥哥,多年前曾有类似症状出现,后在8岁时死亡。肝穿刺活检示肝细胞再生结节及粗大的纤维间隔,其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红氨酸铜染色阳性。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女孩,5岁。因“发热1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无特殊,肝肋下3cm,脾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Hb90g/L,WBC20×109/L,N12%,L82%,PLT50×109/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12u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细胞质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BCR-ABL融合基因。下列骨髓哪项与上述诊断项符:
- 女孩,5岁。因“发热1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无特殊,肝肋下3cm,脾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Hb90g/L,WBC20×109/L,N12%,L82%,PLT50×109/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12u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细胞质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BCR-ABL融合基因。按上述资料,应属下列哪一项?
- 女孩,5岁。因“发热1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面色苍白,无皮疹。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易及,心肺无特殊,肝肋下3cm,脾肋下未及,无关节红肿,神经系统阴性。血常规:Hb90g/L,WBC20×109/L,N12%,L82%,PLT50×109/L。血涂片示:原始+幼稚细胞3%,直径<12um,核圆,偶有凹陷,折叠,核质较粗,核仁1~2个、较小,细胞质少,浆偏蓝,浆内无明显颗粒,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血沉50cm/h.经骨髓检查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B细胞型。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有48条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存在BCR-ABL融合基因。本例治疗的全部疗程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