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甲在为一孕妇检查高血压原因时,怀疑胎儿可能有先天缺陷。患者的高血压缓解后再没有就诊。该患者后生育一畸形儿。医生在怀疑有先天缺陷时( )。
- A: 可以不诊察
- B: 患者有要求时给诊察
- C: 患者有要求时给产前诊断
- D: 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 张玲玲是一名20岁女大学生,从小有咬指甲的习惯,小时只是偶尔咬指甲,后来经常在烦躁、心情不好时咬指甲,之后咬指甲的行为越来越重 ,经常把手指咬破、发炎。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让其每当咬指甲时就用皮筋狠狠弹自己。这一治疗方法为
- 患者廖XX,女,29岁。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包块,医生考虑甲状腺腺瘤可能性大,与之沟通。医生:廖女士,我们现在发现您的甲状腺有包块,为进一步明确包块性质,我们建议您做如下检查。廖女士一惊,说到:这根本不可能,我还这么年轻,转而开始哭泣,此时您认为医生最好做什么
- 某乡卫生院医生甲为一阑尾炎病人施行手术,将结肠误切断,因乡卫生院条件差,草草缝合后,叫来救护车送县医院处理。因延误了时机,县医院医生乙在助手配合下,也没处理好,最终造成永久造瘘,该结果是( )。
- 男,18岁,右大腿有一肿块,前来某医院就诊。甲医师接诊,经拍片检查,疑为骨瘤,但病灶不明显,未确诊,亦未将病情告知患者。半年后,肿块明显增大,再到该院就诊。乙医师接诊,确诊为恶性骨瘤,需截肢。乙医师在与患者家属谈话时,透露半年前甲医师接诊的实情。患者家属听后认为,这次遭受截肢之苦是甲医师的误诊造成。甲、乙医师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变坏。从医患关系角度,甲医师与患者家属关系恶化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从医际关系角度,对乙医师透露实情的做法进行评价,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根据以上案例,从卫生系统的反应性指标评价甲医生的做法不适合于
- 公民甲自筹资金成立了一个小型医院,并制定了医院管理规定,公布了对患者的服务公约,在一次传染病患者的诊治中,没有及时报告传染病,县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作出处理并发出了处罚通知书,同时又作出了“加强传染病报告工作的意见”,发给各医疗单位。甲考虑到开办医院的责任大,便停办医院。作为卫生法的表现形式是
- 患者王某,在甲医院体检时发现乳腺有肿物,大夫结合多年经验建议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以防不测。为保险起见,其丈夫又陪同她到当地的肿瘤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肿瘤医院的大夫张某作了检查后认为是增生,患者介绍了在甲医院检查的情况,张某毫不在意,连病例也不看一眼,在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下,开了X线检查单。片子出来后,张某看了一眼说:"我说是增生吧,你们不信,根本不用照片子,我一摸就是增生。吃了药,缓解了就不用来了"。开了几盒药,病人离院。5个月后,患者又来该院治疗,确诊为"乳腺癌三期",作了乳腺根除术,主治大夫责怪"为什么不早来院检查治疗”针对本案例,下列分析最恰当的是
- 老王因为胆囊切除术,在一家当地的三甲医院住院六天,共产生医药费用7000元。出院结算时,医院先扣除1000元,然后再扣除自费的项目1200元,最后在剩下的4800元中,按照80%的比例给予报销。在此次住院中他自己共承担了3160元的医疗费用。请问要先扣除1000元由老王自己承担的原因是
- 甲药品批发企业从乙药品生产企业购进了一批药品,销售至丙医院,丙医院在使用该药品后发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遂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召回,该药品召回的主体是
- 某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该药品是目前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某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某三甲医院正在临床上使用该药品,批号为20012的药品合格,批号为20023的药品外包装上标示的适应证与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适应证表述不一致,其外包装上添加了可以作为前列腺炎的二线用药的适应证等。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根据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将该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查实批号为20023的药品在该医院销售金额为30万元,其中有危重病号使用。上述案例中批号为20023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对上述案例中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给予的处罚不包括上述案情发生后,批号为20012、20023的药品在上述案例中某三甲医院使用(非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的做法,符合规定的是
查看答案确认
查看答案将消耗1积分,是否继续?